关灯
护眼

第622章 海权


    李弘壁看得很是欣慰,思绪也有些翻飞。

    事实上,大明能够完成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性壮举,本身就是一次意外罢了。

    基于华夏历代王朝的地缘政治思想,上到帝王将相下到黎民百姓,都秉持着那“中土居中、瀛海四环”的观念,深入人心,根深蒂固!

    不止是大明,历朝历代的华夏子民,一直受传统地理观“中土居中,瀛海四环”的影响,以致于他们本能地认为中土大地就是世界的中心。

    而且中国帝王确立的是“中式宗主观”,也就是说儒家搞出来的那一套“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更是成了这种观念的思想舆论依据!

    帝王,即天子,作为天的儿子,受命于天!

    除了领有中土直接统治外,天下的其它地方也全归天子统驭和教化,是为天下共主。

    那都是老天爷的儿子了,老天爷还能把好地方给其他人吗?

    自然不会,所以中土就是这个世界的中心,就是老天爷给天子的膏腴之地,除了中土之外的那些地方,全都是蛮荒之地、贫瘠之地、化外之地!

    加之儒家“尊王攘夷”、“怀柔远人”、“尚德抑武”这些思想言论的洗礼之下,导致华夏历代帝王那都是没有称霸世界的野心。

    “不治夷狄”是他们的传统观念,“统而不治”、“抚而不治”是他们的常用手段!

    说得直白点,我实力比你强,但我不会暴力强权欺负侵略你,而是要用仁德感化你,让你主动认我做老大,让你沐浴在我的教化之下对我称臣纳贡!

    守着中土这自家三亩地,历代帝王就高兴得合不拢腿了,哪里还有心思东征西讨。

    然而这种思想造成的最严重后果,就是华夏子民一直缺乏海权观念,缺乏对海洋战略价值的重视,是典型的大陆性地缘政治观。

    原本中国并不是缺乏航海传统的国家,至迟在春秋时代就有了海上运输和海军,可惜因为这种中土宗主国观念的影响,再加上儒家搞出的那一系列思想言论,直接就粉碎了海权思想诞生的可能!

    三宝太监郑和,是第一个具备对海洋的战略眼光之人,郑和带着一批同样拥有海上探险精神的同袍战友,先后七下西洋,他们曾深入前人从未涉足的海域,他们实际上是进入南太平洋和南大西洋的第一批航海家,他们是那个时代的海洋先驱者!

    然而,偏偏郑和是个太监,副使王景弘也是个太监,这一批古所罕见的航海家们几乎都是备受歧视的宦官,所以他们的成功只能加重文臣缙绅对航海的敌视。

    毕竟,宦官阉人是帝王的鹰犬,而不是他们文臣缙绅的鹰犬。

    宦官阉人取得的成就,获得的利益,跟他们文臣缙绅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

    所以在宣德年间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的时候,文臣缙绅不断进言劝谏宣德皇帝朱瞻基,终于让这个永乐大帝的好圣孙放弃了海外扩张的企图,强行将郑和召回,而郑和也失去了所有精气神,病逝于归国途中。

    这之后,无敌于世的大明水师被闲置,先进舰队泡在海港中渐渐烂掉,历经郑和船队数十年舍生忘死才得到的珍贵航海资料被刘大夏销毁(藏匿),大明全方面停止建造远洋舰船,全力严禁打击海外私人贸易,将近在咫尺的制海权拱手让与他人!

    如日中天的大明水师,直接就被一下子打回了原形,甚至比之先前处境还要凄惨!

    但是,这还远远不够,文臣缙绅想要的,不只是让大明水师烂掉,而是一直烂掉!

    任何人想要重建大明水师,想要开海解禁,那都是他们的敌人!

    而大明水师烂掉之后,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中国丧失了东南亚的控制权,中国北印度洋朝贡贸易圈的崩溃,大明水师三十年的苦心经营化为乌有,中国不但丧失了成为世界性帝国的机会,而且丧失了海上的军事屏障和贸易通道,最终彻底丧失掉了海权!

    等到若干年之后,等到西方列强的坚船大炮,浩浩荡荡地登陆中国沿海时,这群沉浸在天朝上国幻梦中的帝王将相,这才终于明白了,海权到底有多么重要!

    李弘壁既然来了,那他绝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这些帝王将相依旧活在梦里!

    大明既然拥有无敌于世的水师,那就自然应该掌控海权,走上一条海上争霸之路!

    「今日第二更,兄弟们多多投票支持,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