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75章 姐夫要来

    时间又过两天。

    因为程宝珠这两天被老师盯得紧,平常没课时也得留在学校中,闺女儿自然就徐川日日带着去北海院子。

    这日清晨,程宝珠匆匆吃了半笼的羊肉纸皮烧麦后,拎着书包便急里忙慌地跑到学校。

    徐川不知看到什么瞪直了眼,赶紧大步走到家门口大声朝她喊

    “程宝珠,你鞋没换!”

    声音在胡同里传开来,各家各户早已经见怪不怪。甚至私下地嘀咕程宝珠是个马大哈,还嘀咕徐川这算养了两个闺女。

    他话音刚落,程宝珠一个急刹车,又转身跑了回来。

    大闺女乐得直拍手“妈记性差,还笑好!”

    她还记恨着程宝珠笑她今早尿裤子的事儿呢,对于已经两岁的闺女来说,她已经懂得了尿裤子是件羞耻事儿。

    每次忍不住尿裤子,程宝珠和徐川给她换裤子之时,她都得用那胖手丫掩耳盗铃地将自个儿脸蛋挡住,然后蹬蹬蹬地躲到角落去翻她的绘本。

    直到湿裤子或者湿被褥被洗了,大闺女觉得已经“毁尸灭迹”了,她才会背着手慢悠悠地转悠起来,脸上镇定无比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把程宝珠和徐川逗得可乐。

    程宝珠想起闺女儿这破习惯时忍不住笑出声,她此刻正蹲在地上穿鞋,坏心眼地冲“幸灾乐祸”的闺女划划脸颊,又指了指她那正晾晒在院子里还滴着水的小裤子。

    大闺女顿时哼哼唧唧的,大声说“好是个大孩子了,不尿裤子!”

    程宝珠绑好鞋带起身,边走边说“就是尿了就是尿了,好好羞羞脸。”

    闺女儿气呼呼,皱脸儿捂着耳朵表示她什么都听不见。

    只要她听不见,她就没尿!

    徐川彻底服了这娘俩,有时她们吵起嘴来就跟不远处纱厂小学的小学生般,幼稚极了。

    他正要去收拾桌上碗筷,余光瞥地上程宝珠落下的书包,他直接没话说了。

    外头程宝珠还没反应过来,这头徐川就追了上去。

    “程宝珠,你包没带!”

    徐川气得在后头直运气,可算是对自家媳妇儿的记性服个不行。

    程宝珠摸摸鼻子讪讪笑,凑上前吧唧亲了徐川的脸颊一口,说了声“我爱你”后,接过书包再次头也不回地跑走。

    徐川……

    他不由得翘翘嘴角,瞧吧,家里没他果然不行。

    回到家中,闺女儿正偷偷站在椅子上用筷子点点蘸料放入嘴巴中嗦嗦。

    蘸料是程宝珠调的,用来蘸烧麦自然是又酸又辣。闺女好奇得不行,趁着爹妈没在就赶紧试试。

    “哎呦我大闺女,你真是胆大!”

    徐川一把将闺女抱下来,只见大闺女嘶哈嘶哈直吸气,显然被辣个不轻。

    大闺女显然被惊到了,她这会儿眼泪汪汪地指着舌头喊疼呢。

    能不疼吗,你妈那辣椒是狂放,你这又是从来没有吃过辣椒的,这顿真是够你受的。

    徐川又是给闺女喝水,又是给她喝牛奶,过了好几分钟总算消停。

    至此,大闺女看到红艳艳的辣椒就怕,等见到程宝珠竟然能空口吃辣椒时,她对她妈的崇拜度简直达到人生巅峰。

    邻居的叔叔阿姨们都说她妈厉害,可徐好好却一直没感觉。

    可如今,她是真信了。

    她妈就是厉害,吃辣椒贼厉害。

    徐川今天要去接几批货,他紧赶慢赶地将家里卫生收拾好,然后带上闺女儿蹬着自行车往北海院子赶去。

    闺女儿每到这个时候就非常开心,徐川在系统中买了个背带,将闺女牢牢的背在自己的背上,父女俩就迎着扑面而来的风在大街小巷中骑行着。

    “啊啊啊啊——”

    闺女张着嘴巴大喊,趴在徐川的背上笑得十分灿烂。

    终于,父女两人到达北海院子。

    徐川稍稍来迟了些,等他到时院子门口都来了辆三轮车。

    “不好意思。”徐川赶紧停车走过去,从兜里掏出一支烟递给送货的人,“家里有事儿耽搁了会儿,给你添麻烦了。”

    送货的小李接过烟,笑着摆摆手“不麻烦不麻烦,我也是刚到。”

    他今天送的是徐川定制的花草,徐川为了掩人耳目真买了两株牡丹花和盆栽松树。

    他把闺女儿放到院子中让她自个儿玩,然后开始卸小李车上的东西。才卸完这车,另外一辆装着徐川专门找厂子烧制的调羹碗筷也来了。

    这可是金贵的重东西,小李留下来帮忙一起搬。

    徐川惯会做事,一人分了一包烟,惹得这两人压根不好意思走了,知道他后头还有东西后非要留下来帮忙。

    小李深觉徐哥会做人,不仅在花草土木的价钱上没有太过压价,还时不时递烟递水,说的话也让人舒坦。

    今天总共来了五辆车,等所有人都走后他自己关上院子门开始整理。

    为啥这么一大堆东西要自己整?

    因为他想“夹带私货”,趁着这次机会把商城里买的东西也给顺些出来。

    首先是两株牡丹花。

    这两株牡丹花系统说是花王,种下去后第二年就会开花。

    徐川谨慎起见,都没有在首都城中找人买花花草草,而是找了首都周边乡下的小李,让他帮忙到处寻摸来的。

    牡丹花种在后院中,就在正房的斜前方,徐川也顺带在隔壁中种下。

    接下来就是把碗筷书画等等东西先放好。

    调羹碗碟是他专门找窑厂烧的,又用货车给运到首都城来,最后再用三轮车拉到胡同中。

    这些是正儿八经的汝窑,徐川拿起泡茶的三才套装,左看右看也看不出什么门道来,但他却能直观感受到这玩意儿很美。

    钱花得值,不愧是八十多岁的老大爷亲手烧的。

    院子里不知何时来了只蝴蝶,徐川在忙碌之时大闺女儿也忙着扑蝴蝶玩。扑蝴蝶扑得都把前两天跟她玩耍的小伙伴抛在脑后了。

    等徐川终于把东西都整好时,时间已快到该做午饭的时候。

    他骑着车带闺女回家,路过邮局时去给公社打了通电话,约定好今天下午和家里通话的时间。

    也不晓得老家爹妈他们生意做得咋样了,徐川本想把卤味方子教给爹妈,他手上方子挺多,但谁知老两口还不乐意要。

    老两口清楚,这玩意儿在首都中能挣钱,但是在县城里只会让别人抢走挣钱。

    首都里徐川挣的那些钱在部分人眼里根本就不算多,人家也不爱要你那破方子。即使想要的人,也不敢直抢,首都终归是首都。

    可在县城里就不同,县城中各种人的关系网弯弯绕绕的,社会治安还不如首都呢。

    如今老两口在干啥?

    他们就每天早上起来带着徐河夫妻做茶叶蛋、豆腐皮等等小东西。

    四人就靠着这些小东西,着实赚了不少钱。

    别看他们东西价格不算高,但在薄利多销的情况下,每个月也能有百来块钱入账。

    上个月江玉兰还和运输队偷偷签了订单,运输队里不少人还惦记着徐川呢,直说他走后运输队食堂又恢复了原样。

    江玉兰听了骄傲,她家川子果然受人待见!

    因为这个大订单,江玉兰估计他们家本月的收入能翻倍,少说也是两百三四十打底。虽然比不上她在首都时,但也差不了多少了。

    全家人累虽累了点儿,但却累得畅快!

    就连李翠芬也不满村地找人说话聊天了,甚至恨不得旁人别来找她聊天。

    因为如今村里人都好奇着呢,瞅着机会就上门打探看看他们家生意做的咋样。

    徐川尚且不知家里事,他到邮局打完电话后便回了老槐胡同。

    进入胡同时,胡同口里那些下棋的大爷忽然说“小徐啊,你那同乡亲戚怎么天天睡在墙根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