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4章 回老家

    余焱老家在蓝关市丰河县云头镇大头村,龙门市距离丰河县城也就是三百公里多一点,驾车也就是三四个小时的车程。

    陈小虎驾车在丰河县城高速口下了高速,并没有在县城停留,而是直奔云头镇。

    陈小虎的家在云头镇上,他驾车经过镇上也没有先回家,而是直接去往余焱的老家大头村。

    穿过镇子再往东行,走差不多二十多公里才到得了大头村地界,这里已经是云头镇的尽头,也是整个丰河县最东边的属地了。

    大头村背靠丰河县最大的山脉云头山,云头镇的名字也因此而来,而大头村就在云头山脚下。大头村里的后山已经是云头山的外围地界。

    当然,在云头山的另外一头,还有其它镇子和村子也是相连云头山,大头村并不是进入云头山的唯一途径。

    云头山属于一个原始森林山区。

    山里并没有矿资源,以前有很多的野兽动物和丰富的树木林,但是后来国家严禁乱砍乱伐还有乱猎,而且云头山没有作为旅游景点的开发,加上农村里人口外流,农村里的年青人都外出打工去了,所以云头山附近的乡村没有一个发展得好的。

    大头村地势处于高地,立于群山围绕的山脚处,村里的建筑并不多,零零散散分布着几十座老旧的农民房。

    整个村属于广南省难见的偏远山区,其实丰河县就是广南省垫底的贫困县,云头镇还是丰河县最穷的镇子,可想而知,大头村,也就是穷得叮当响的地方了。

    这几年国家在大力发展农村,从云头镇到大头村以前坑坑洼洼的山路也修成了双行道的水泥路,整条水泥路村道直达大头村的村口,这里也是村道的尽头,水泥路就到此为止。

    到这里右转就是进入大头村的土路。

    左转也是连接着一条又小又破的老路,勉强可以行车,整条老路很不平整,下雨直接就是无法通车,弯弯曲曲的一路往上越过云头山,通行60公里左右的山路可以到达隔壁李子县的范围。

    大头村很大,在山区没啥多的,地方肯定是不缺,早些年愿意开荒的,开出来的山地水田都是直接属于自己的地方。

    大头村原先也有两三百户人家六七百人口,但是这些年随着进城里生活的人群迁走,现在村里登记在册的村民也就剩下三四十户人家,拢共不到二百人。

    村里的情况符合国情,年轻的大多外出打工,留在村子里生活的都是留守的老人带小孩的居多。

    大头村里,四十岁以下的成年人数不出来二十个人。

    也就是清明祭祖和过年的时候村里人气才好一点,平时村里都是一副冷冷清清的世外桃源景象,连鸡鸣犬吠都算是增添村子里的生气。

    陈小虎直接开车进入村子,沿着土路往东,最尽头就是余焱的老家房子。

    余焱家和大伯家两隔壁,相隔不到十米,这里是村里后山的脚下,再往后就是上后山了,车辆是上不去的。

    至于再往东,不是田就是山,山的那一条,已经是别的村子的地界了。

    余焱的老房子是用土围墙围了个院子包着三间单层的平房,外墙的东边就是一条上后山的小路,要越过连绵上千亩的后山范围,才算是进入云头山的山脉下。

    当然,村子西头也有小路可以通上山的。

    余焱家的老房子久不住人,从父母离世时,少年的余焱已经算是搬到大伯家里生活了。

    老房子的院子里散养着几十只鸡鸭鹅,院子门口都不用上锁,平时用根木头一栓就算关门了。

    里面的平房门已经是破败不堪,老旧的家具更是不用多想,放眼望去,就是农村里的危房样式。

    父母离世后,自己也没有住在这里,所以这里早就成了大伯和爷爷养点家禽的地方,没有人住,固然不会去如何打理。

    “村里太冷清啦,都见不到人了。”陈小虎说。

    经过村子里的时候并没有看到几个人,陈小虎开车在大伯家门口停下。余焱先下的车,大伯孤单一个人站在家门口,笑呵呵的看着下车迎面而来的余焱。

    “大伯。”余焱先是大声打了个招呼,走到大伯面前。

    “嘿嘿,回来啦。”大伯拍了拍余焱的手臂,嘿嘿笑着说。

    余焱很是自然的开启了一下能量视野,大伯的能量也不强,很一般,只是那种欢喜和欣慰的情绪,偏不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