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961章 以牙还牙

    校尉与博州将军的谈判持续了很长时间,但双方仍然未能达成一致。校尉无奈之下,只得返回钧州大营。

    他一脸凝重地踏入狗儿的营帐,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疲惫和无奈。校尉单膝跪地,向狗儿禀报谈判的结果。大将军的脸色逐渐变得严肃起来,他紧紧握着手中的剑柄,眼神中闪烁着果断和决绝。

    沉默片刻后,大将军猛地站起身来,他的声音如同雷鸣般在营帐中回荡:“既然谈判无果,唯有以武力破局!”他转身面向帐外,高举手中的令旗,用力一挥。

    “传令洪将军和庆州副将,即刻进攻博州剩余镇路,唯有一点,尽量别伤害老百姓。”

    洪木森接到命令,他那心里憋了那么久,他是立马走出大帐。

    “小子们,休息这么久了,该活动活动了,大将军有令,即刻进攻博州剩余镇路。”洪木一说完。

    刹那间,鼓声四起,旌旗飘扬。士兵们迅速整队,迈着坚定的步伐,向着敌阵进发。战场上,喊杀声、马蹄声响彻云霄,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展开……

    博州州牧满脸怒容,他的手紧紧握着,指甲几乎要陷入掌心。原本,他满心期待这次钧州与将军的谈判能够顺利进行,却没想到最终不欢而散。

    他在房间里踱来踱去,愤怒的情绪让他的胸口不断起伏。\"怎么会这样!\"他愤怒地吼道,声音在房间里回荡。

    想起自己为了博州的安危,不惜放下尊严,亲自写了投诚书,州牧的心中就涌起一阵委屈和不甘。如今一切都白费了,他仿佛看到了博州未来的惨状。然而,尽管愤怒,他也明白现在不是泄气的时候。他必须想办法应对眼前的危机,保护博州的安宁。

    州牧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他坐在书桌前,思考着下一步的计划。无论如何,他都要为博州的百姓负责,不能让他们遭受苦难。

    博州州牧心急如焚,匆匆挥笔写就一封信,信中言辞恳切,力劝钧州狗儿在行动中切莫伤害无辜百姓。他深知战争的残酷,也明白百姓是无辜的,希望钧州的军队能够以最小的代价取得胜利。

    而另一边,狗儿早已有所安排。他们深知百姓的安危对于战争的胜负至关重要,因此在战略部署中,特别强调了对平民的保护。

    他们制定了严密的行军计划,确保军队在行动中不惊扰百姓,不损害民生。这些钧州士兵身经百战,经验丰富,对于如何在战争中兼顾胜利与人道,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其实前几天那晚,狗儿与洪木森在营帐中密谋。他们计划让洪木森率领大军大张旗鼓地进攻,同时派出一支精锐部队暗中刺杀博州将军,以报复石太守之前的一箭之仇。

    洪木森带领着浩荡的军队,高举旗帜,声势浩大的向敌阵进军。他们的步伐整齐有力,盔甲闪烁着寒光,展现出无与伦比的气势。与此同时,一支精锐的刺客小队悄然无声地潜入了博州将军的营地。他们身轻如燕,动作矫健,如同鬼魅一般穿梭在黑夜中。

    博州州牧在衙门内焦急地踱来踱去,他的心中充满了担忧和不安。他紧握着双手,眉头紧锁,目光不时地望向门口,期待着有关刺杀行动的消息。

    他心中暗自祈祷,希望狗儿能够谨遵信中的嘱托,不伤害无辜的百姓。他深知百姓是这片土地的根基,他们的安全和福祉至关重要。

    州牧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百姓们的面容,他们是无辜的,不应该成为这场刺杀行动的受害者。他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保护好他们。

    时间飞快的过去,州牧的心情越发沉重。他知道自己肩负着责任,必须采取行动来确保百姓的安全。他思考着应对的策略,同时也准备着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危机。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决心,他将竭尽全力,不辜负百姓的期望,守护这片土地的安宁。

    钧州负责刺杀任务的小队在细作的带领之下,终于找到了博州将军的营帐,他们如疾风般冲进帐篷内。

    博州将军在睡梦中被惊醒,但还来不及反应,刺客们的刀剑已经闪烁着寒光刺向了他。血腥的杀戮在瞬间展开,博州将军的惨叫声回荡在夜空中。

    这场以牙还牙的行动,无论是明面上的大军进攻,还是暗地里的刺杀,都展现了大将军和洪木森的果断与智谋。他们用坚决的行动向敌人宣示:有仇必报,绝不手软。

    得知将军遇刺的消息后,最近战场上的博州士兵们瞬间陷入了绝望和恐慌之中。他们面如死灰,眼神中充满了无助和迷茫,原本还算高昂的士气如泄气的皮球般迅速消散。一些士兵开始漫无目的地游荡,手中的兵器也仿佛失去了重量。

    将领们更是心如刀割,他们无法接受将军离世的事实。有的人默默流泪,有的人则愤怒地咆哮,对敌人的憎恨愈发浓烈。然而,更多的将领是感到茫然失措,失去了主心骨的他们不知如何继续战斗。

    与此同时,博州州牧也很快收到了这个噩耗。他的脸色变得苍白如纸,手中的信件也因颤抖而几乎滑落。虽然他已经投降钧州了,和将军的意见相悖,但是他们毕竟一起主理博州快二十年。心里还是一下子接受不了这个事实。

    州牧明白,将军的遇刺不仅是一次巨大的损失,更是对整个军队信心的沉重打击。他意识到,博州军队抗不了多久了,没有了稳定军心的人,溃败那是迟早的事。

    战场上,阴风阵阵,旌旗猎猎,仿佛也在哀悼着将军的离去。士兵们的步伐变得凌乱,战斗的决心也在逐渐动摇。

    而在州牧的衙门里面,紧张的气氛弥漫着,官员们焦急地讨论着应对之策,他们必须在危机中寻找出路,让博州士兵不要再战斗了,尽量生存下来,他们也是博州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