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25章 郎情妾意食瓠羹

    沈于归恼羞成怒:“谁吃醋了?我才没有吃醋呢!我好端端的,吃什么醋?我与你又不是……”

    方晏如饶有兴趣,笑眯眯的:“不是什么?”

    “……又不是那种关系……”

    方晏如继续笑眯眯:“哪种关系?”

    沈于归语塞,心中气得只想冲上去梆梆直接给他两拳头。果然,老话没说错,兵遇到秀才,啥都不想说。

    方晏如正色道:“沈娘子别生气了,气坏了身子倒是小生的不是了。”

    见沈于归依旧不理自己,方晏如扬一扬嘴角道:“沈娘子,这天气这么冷,不如小生请娘子去吃一碗瓠羹可好?”

    沈于归心中正酸着,见他又兴致勃勃来搭讪,心中冷笑:哼,本姑娘才不会受你的诱惑!

    然而,下一秒沈于归的嘴却动得比脑子快。

    “……什么瓠羹?”

    方晏如见身边的小娘子满脸倔强,却还是抵挡不住美食的诱惑,于是心里偷笑,脸上却一本正经道:“这羹汤啊,乃是汴京城冬天最取暖的一味美食。坐在店中,外面飘着雪,北风呼呼地吹,屋子里生着火盆,舒舒服服暖暖和和的,面前一碗羹汤,才吃几口,冻得僵硬的手脚便暖和起来,沈娘子确定不想来一碗?”

    沈于归心中恨得牙直痒痒,尤其是听到他绘声绘色描绘那美食的时候,他说的那般诱人,自己又吃不到,心中当真是矛盾得很。

    以后还是不要和他这样的读书人拌嘴了,不论怎么说自己都是吃亏……

    沈于归纠结了半天,最终还是决定给自己一个台阶下:“那看在这羹汤的份上我便与郎君重归于好好了!现在就烦请郎君带路吧!”

    方晏如笑道:“沈娘子请。”

    ·

    坐落在城南浚仪桥街的福通食肆算是汴京城中名气最大的几家食肆之一。这福通食肆的来历甚至可以追溯到唐末。据城中为数不多的高龄老人讲,福通食肆在最初创立之时其实不叫这名字,在战乱不断的唐末时期,福通食肆并未如其他的食肆一般因为战乱而倒闭关门,反而生意还越做越好。食肆的老店主为了感谢上天的恩德,于是将店名改成了“福通”,大约也是希望此店福气一直通达的意思。再后来,店主一代代将食肆传承下来,便有了今日汴京城南的福通食肆。

    如今的福通食肆同样很是会做生意,加之也算是经历百年的老字号,于是许多人也愿意来此吃饭饮食。一年之中不论是三伏酷暑或是严九寒冬,福通食肆没有一日不是客流爆满的。

    方晏如带着沈于归走到城南的浚仪桥街,还未走到食肆门口便已听到一阵热闹之声。

    二人走进去,一个店小二殷勤地迎了上来:“两位客官里边请,楼上有雅座!”还是与现代一样的招呼。

    方晏如带着沈于归上了楼,木质雕花的楼梯与栏杆扶手。楼梯并不宽敞,由于这家食肆生意太好,经常出现同时有人上下楼的情况发生。同时上下楼时甚至还有些拥挤,但这丝毫不影响店内的生意。

    店小二将沈方二人带上了楼,入了靠窗的雅座。虽说靠窗,可毕竟屋内炭火生得足,且窗户都用明纸糊着,丝毫不觉得冷。小二上了茶,又上了一小碟兰花豆,一小碟香干,一小碟茴香豆,又用手遥指了指不远处挂着的叫水牌,上面写满了各式各样的菜名,道:“客官想吃什么只管点就是!”

    方晏如认真询问道:“沈娘子可有什么忌口?”

    沈于归忙着喝茶,自己本来也没什么忌口,于是只摇摇头。

    方晏如道:“那就先来一份瓠羹做开口汤,皂儿膏、甘露饼、韵姜糖各来一碟做按酒果子,再来一壶烫得热热的黄酒——”抬了抬眼,见沈于归几不可察地皱了皱眉,又补充道,“与一壶烫得热热的枣酒。”

    店小二为难道:“客官,要不您换一种果酒?咱们这儿还没有枣酒呢!那都是樊楼那种大酒楼才有的东西,咱们这种小店不酿这个!”

    方晏如道:“那你们这里有什么果酒?”

    店小二为难道:“就只有葡萄酒一种。”

    沈于归忙道:“那就葡萄酒吧,方郎君不必麻烦,不妨事的。”

    方晏如道:“好,那就一壶葡萄酒,然后再来一份东坡肉、一份莼菜笋、一份拌生菜便好。”

    店小二用竹箸在纸上记了,一起报给后厨的铛头,完了一脸堆笑:“您二位稍坐,一会儿便上菜,小二就先退下了,您二位有需要随时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