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79章 凶名,善名

    时间飞逝,眨瞬间就是半月功夫过去。

    这房子算是装点的十分不错,不仅小院全部铺设了青石地板,院内四角还分别种下来了一棵柿子树。

    排水,地炉都已经弄好,木质墙体全都刷上了桐油,看起来整体焕然一新不说,还明显宽敞明媚了不说。

    这主要是许多院里的生活垃圾都清理了一番,自然也就看着宽敞。

    而除此基础上,也由原本的一进院子,扩容到了二进院院子。

    也就是在东西厢房的南山墙之间加障墙(又称为隔墙),将院落内外区分开,将倒座房分隔在外院,这样形成了二进院。

    说白了就是在外墙外再多加了一道墙,之前的院门变成了垂拱门,而新增的院门才叫宅门。

    多加这么点空间,主要是加强内宅安全,同时倒座房平日能作为客房,也能给轮值弟兄用于轮岗歇息。

    而新宅子建成,杜浩就很少去之前南市那小洋楼居住了。

    额,也就偶尔一周去一次,毕竟也怕惹人闲话,再者,杜浩也需要勤加修行。

    练了一上午的蹚泥步,最近杜浩感觉这门步法已经小有建树,偶尔去张师那儿拜会,也能明显感受张师的赞许。

    不过按照张师的描述,下月他就可以开始下一项修行。

    杜浩对此已经愈发平静,无他,张师教功夫就是突出一个稳!

    稳打稳扎,你越是急,他越是慢,就像是熬鹰。

    偏偏杜浩这功夫上手也快,倒是治好了张师多年的慢性子。

    临近晌午,杜浩来到南市,这会已经是南市生意最为繁茂的时候。

    不少工地上工的,脚行弟兄,黄包车师傅,都是开始寻找一些小店儿。

    在京津冀这地带,还别说老饕不少,这儿吃也是讲究。

    喜欢吃点不常见的,就会去一些南方特色菜馆,吃一种名为‘三不沾’的美食。

    这年头,还发展出了南方美食一条街,可谓是一度风靡。

    这个杜浩知道,某位树人先生就好这口,还有著名的大千先生,还干出了拿自己的画换酒菜的事儿。而这位大千先生不仅是老饕,自己下厨也是一把好手。

    在这津门,有钱的已经开始吃中西餐,而没钱的,大多就是一些路边摊。

    一路走过,都能看到一些小店门口或蹲或站着一些食客,这些人有的留着粗长的辫子,有的辫子剃了,但前面还是光溜溜一片。

    就如那孔乙己一文中一些人般,没钱买坐的就这么倚靠着店门槛蹲着站着,如若店家不太客气的,那他们就蹲在外面巷子里,有说有笑,也算是苦中作乐。

    杜浩看着这些神情是十分平静的,他知道,比这更苦的还有。

    就如那包身工一文,在这年代是真实存在的。

    也就是津门还算好点,如魔都那边,包身工制在几年前就已经大行其道。

    那些人就是由一些黑心的包老板或骗或恐吓,弄来了一大群十二至十六岁的年轻苦工。

    期限一般为三年,年纪越小,这合同越长。

    都说后世的资本家是吃人不吐骨头的,但在包老板身上,你才知道什么叫只准马儿跑还不给马儿吃草。

    包身工工资全是包老板一人独有,包老板仅仅包个吃住,但看过原文的都知道,这吃住环境极其恶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