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十八章 分道扬镳

    随着县大队广泛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附近几处镇村的穷苦百姓纷纷前来报名参加八路军县大队,但是部队兵员的扩大,致使给养成了很大的问题,尽管有当地的爱国绅士及百姓的捐赠,但依然是杯水车薪。为了县大队和抗日游击区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坚持长期抗战的需要,孙家新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出面与清阳县国。民。党县长进行了多次谈判,约定“一致抗日,互不干涉”的基本原则,并达成划清阳县四个区为县大队筹措给养地域的协议。清阳县大队成立不到一年就发展到二百七十多人

    马龙在马庄小学的邻班好友张怀诚家住张戈庄,在学校时他们的关系还不错,虽然他们之间就如何坚持抗战的策略曾展开过激烈的论战,但平时他们的关系很好,在学校两人经常一起玩耍,一起打篮球。这次马龙根据孙家新的指示回来搜寻武器,总想找个机会动员张怀诚一起参加抗日救亡工作,毕竟多一个人就多一分力量。

    一天上午,马龙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朝张戈庄走去,他想找张怀诚谈一谈,动员他参加抗日救亡工作。此时的节气虽已到秋后,万物即将凋零,田野里渐渐地脱去了绿衣,只有高粱地里那一穗穗高傲矗立的高粱,象一把把燃烧的火炬,随风晃动着。习习的凉风,轻抚着马龙的脸颊,带来几分凄美的感觉。这风不比冬风的寒冷凛冽,也不比夏风的燥热慵懒,更没有春风的温柔细腻,只带着丝丝的凉意与寂寥,轻轻

    地渗透他的心扉。

    马龙沿着小路走了大约半个时辰,终于来到了张戈庄的村外。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村子,村外有一条小河,河岸上有一棵棵垂柳,河水里有几只鸭子在戏水。村里的房屋除了少数的砖瓦房外,大多数都是土坯房子,虽然矮小,但错落有致。马龙沿着小路进了村,街上有一群孩子,追逐嬉戏,他们的皮肤黑黝黝的,一会玩捉迷藏,一会又去玩泥巴。

    说来真巧,马龙刚走进村子里的大街上,就听到有人喊道:“马龙!”

    他抬头一看还真是巧了,喊他的人正是他这次要找的张怀诚,他们从马庄小学毕业已经三个多月,今天是毕业后第一次见面,张怀诚走过去,拉着马龙的手,热情地邀请马龙到他家里,马龙也没有推辞,因为这正符合他的心意,就顺势跟着去了他家。

    当马龙走进张怀诚家的大门后,心里不由得一震,嗬!好大的院子,他从内心感觉到张怀诚家很是气派。他家这座大宅院的围墙很高,院子也很大,从南向北有四栋大瓦房,还带有两边的厢房,院内还种植了二十多棵果树,有枣树、梨树和苹果树。张怀诚的父亲也是村里的大财主,那天他带着管家出去收账去了,他母亲也出去串门去了,他们两个人就无拘束地随意聊了起来。

    马龙本想动员他参加抗日救亡工作,但他还不等开口谈及此事,张怀诚张口就炫耀现在国。民。党政府也号召开展全民抗战,毕竟国。民。党现在执掌着国家政权,拥有

    几百万军队,可共。产。党的力量太弱小,跟着共。产。党混没有什么前途。所以当前的抗日救国运动,还得依靠国民政府。接下来他劝马龙要识大体,看清形势,要想出人头地,还是跟他一起去投靠阳和县的国。民。党五十七师。实际上,当初张怀诚在马庄小学时,孙家新校长就动员张怀诚为抗日救亡工作,他也答应了。当他回家后把孙家新的意图告诉他父亲后,他父亲坚决反对。

    他父亲本身就对共。产。党有抵触情绪,听了儿子的想法后,训斥他说:“共。产。党和八路军都是些泥腿子凑起来的乌合之众,既然你愿意行伍,还不如到你舅舅的国军五十七师去,那可是响当当的正规军,与其和那帮泥腿子瞎胡混,还不如参加国军,将来当上个一官半职,还能光宗耀祖。”

    张怀诚觉得父亲的话颇有道理,就准备去投靠舅舅刘华理,今天上午正好马龙来找他,他就趁机劝说马龙和他一起去,就凭他们的文化程度,在加上他舅舅是国军的师长,他们参加了国军后,他会向舅舅推荐马龙,肯定会封个一官半职的。

    马龙听后心想自己已经参加了八路军县大队,怎么能参加国。民。党军队,再说国。民。党已经腐败透顶,他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尤其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遇到日本军队就望风而逃,指望这些人肯定要当亡国奴。但他也不好公开自己的身份,只能以孔子的话“父母在不远游”来搪塞他,如果跟着他参加国

    。民。党军队,将来还说不定会去哪里,他不想离家太远。

    马龙和张怀诚聊了半天,越聊越觉得话不投机,他们俩的观念根本就不一致。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看来他们只能分道扬镳了。马龙就没有动员他参加抗日救亡工作,也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他在张怀诚家里坐了半个多时辰就向他告辞了。

    张怀诚的舅舅刘华理,外号刘大麻子,是驻扎在阳和县国。民。党第五十七师的少将师长,这支部队以前住在北平郊外,当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曾与日军作过战,损失较大,后来撤退至阳和县一带,说是一个师,实际兵力只有四千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