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23章 高考

    更是到家就将两个箱子藏在自己屋一个石砖底下。方羽才放松下来。爷俩煮了两碗方便面吃了就洗漱赶紧睡了,这都快后半夜了。

    第二天给姥姥打电话告知姥姥安全到家,箱子没丢。也算是变相跟姥姥报平安了。又给妈妈电话报了平安。

    方羽跟唐文臣都快成笔友了。这时候又给唐文臣写了信,告诉了唐文臣自己将姥姥挪到黑水河的事。

    当然方羽和唐文臣都忙于学业,说他们快成笔友了也是因为两人每个月固定都有一封书信,有时会写些生活琐事,有时会聊聊学习状态,总之就是纯闲聊天状态。方羽将次过程当作倾倒负面情绪的方式,唐文臣则会从中找出方羽现在烦恼的问题,给予解决方法。这在相对于正分夺秒学习,也算是浪费时间吧!

    唐文臣一看信,方羽姥姥来黑水河了。机会啊,好感度刷起来啊。干脆打电话问了方羽,姥姥住的具体位置。

    巧了,就是唐文臣家盒饭店隔壁。

    唐文臣告诉爸爸妈妈邻居家老太太有一个在花都当老师的孩子,好好维护的话,处好关系万一以后妹妹考花都的学校人家也能对妹妹照顾一二。

    唐爸唐妈一听反正邻里关系维护好了自己不损失啥,加上相对唐文臣这个一肚子正主意的儿子来讲,要更偏爱文静乖巧的女儿一点,女孩儿嘛,总是要娇宠着的。这下更是为女儿跟姥姥好好处邻里了。

    姥姥来黑水河住带了二舅舅家表妹,小姨家光弘表弟,三舅舅家表弟,小舅舅家表妹。这几个孩子二舅家表妹和小姨家光弘表弟在隔壁上小学,三舅家表弟在隔壁上学前班,就小舅家表妹年龄太小现在连幼儿园都不用去,但是其实是该上幼儿园了的,三舅妈有点不放心她,想让她晚一年上。

    二舅家表哥已经去市里念高中了,就没在姥姥这边住着。

    尽管姥姥做饭也是相当不错了。但是姥姥口味极淡,小孩子哪有不馋的,唐文臣家做的又是吃食的买卖,顿顿都有好吃的,调料下的也足,也就显示出唐爸做饭更胜一筹了。家里几个小辈就经常跑去蹭好吃的。唐文臣也周末回来刷好感。整的这群孩子都当唐文臣是善良大哥哥呢。直到因为唐文臣问的方羽的事多了,这几个小兄弟姐妹也对唐文臣有些戒心。之后去蹭吃才少了。

    几个小豆丁一致认为虽然唐大哥哥人没啥问题,但是总觉得他对鱼儿姐姐有别的什么目的。具体什么目的不确定,但是这不妨碍小豆丁们有了提防的心思。

    这不姥姥觉得自家孩子太不应该了,自家二儿子家还在做租借餐具给人办红白喜事用,自家过两年就要搬到奉天去了,所以就想是不是以一个低价卖给唐爸,这样对正在准备扩张的唐爸也是资金上的节省。

    于是就问了,唐爸心想等女儿明年就要去市里上学了,虽然这边做成熟了,但是女孩子还能有几年在家呢,自然是要陪伴的。市里物价高,所以双方一拍即合,就这么说定了。

    唐妈事后还说幸亏听了儿子的话,要不这么便宜是买不到品质这么好的盘子的。

    方羽去京城后,唐文臣就存了早一年参加高考的心了。为了能够今年就考一次高考,唐文臣在认真听课之余跟着高三的学长学姐们刷总复习题。晚上十一点熄灯,更是准备了充电台灯,每晚都要刷题刷到十二点以后。上辈子的起床困难户,为了晚起甚至拖到下午两点才起床那个甚至早上天亮了就起了。东北的天亮的也早。早上五点钟也就亮天了,甚至越近夏天亮的越早。立夏后更是四点就亮天了。

    天亮了,唐文臣也就爬起床开始学习了。终于这年夏天唐文臣参加了高考,算是提前参加,幸好因为本校也是考场之一,所以唐文臣不用请假也得放假。这样今年考不上也不至于折了自己的面子。

    当唐文臣收到了清大计算机系录取通知书时。真的是庆幸自己险险通过,再少零点五分,这个名额就不一定是他的了。而且他还考了个七年制本硕连读。所以即便他没混上全省最高分,也是他们全校最高分,虽然有自己学过的原因,但真的上辈子学的那些他早八百年就还给老师了。这其实也是自己一步步学来的。就是他知道如果他不学习以后生计就困难罢了。

    接着就有发文称大学不再免费,要全面推广九年义务教育,所以这是小学初中不收学费,改大学收费了?

    方羽想起后世人对八十年代这代人的评价“我们上小学时,大学免费,等我们上大学时,小学免费。我们上学时包分配。我们毕业季自主就业!”看来,不包分配也快了。但愿大表哥大表姐能赶上末班车。

    大表哥学的环境啥啥的,按照方羽的理解就是要美化城市的活儿?这活不好单干啊。还能开个花店怎么滴?!

    大表姐学的动物医学,简称兽医?为啥不选临床医学啊?大姐要是知道方羽想的一定会告诉她,她们学校当时没有临床医学。她怕兽医没前景,所以还辅修了英语,方羽觉得这个就算是大表姐单干都行。

    然后方羽放下一切琐碎杂事,真的也没时间做兼职了,也没时间投稿了,方羽也没因为自己写两篇稿子就认为自己文学棒棒哒。所以还是乖乖的遵循擅长的,喜爱的选了理科,而不管多么好的学校,理科也是题海喂出来的。这不班级大多数学生都是要复习准备备战高考的。偶有那么几个不备战高考,也捧着外文原版书啃着。这些是要出国留学的。有的甚至明年三四月份就要参加国外学校一轮轮的各种测试了。

    都说京城重点高校多。孩子也不少啊。全国人民都在抢这些名额其实压力也是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