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9章 绝世名将

    春秋战国,兵戈为王。

    秦一统六合,武勇令人惊叹。

    汉一雪前耻,驱逐匈奴,令汉成为这个民族之名。

    唐大败突厥,万国来朝,天可汗的威名令史册增辉。

    历朝历代,武人都是王朝的脊梁。

    可到了大宋,武人却成了贼配军。

    武人桀骜!武人不可信,武人嗜杀……

    大唐中后期的混乱,以及唐之后的割据混战,武人在其中的形象并不光彩,于是被武人压制多年的士大夫们顺势崛起,和忧心忡忡的帝王联手,把武人从王朝的脊梁,变成了王朝的夜壶。

    何为夜壶?

    尿急时觉得你是救星。

    等一泡尿撒完,又觉得你臭不可闻,恨不能一脚踹飞。

    所以,武人在庙堂上的地位真的一言难尽。

    看看今日来的几位武勋,躲在边上一言不发,压根不敢开口。

    在武人之名臭大街,人人喊打的当口,李献突然为他们说了一番公道话,令人震惊。

    而更令人震惊的是,李献把澶渊之盟的功劳,从曹利用的手中活生生抢了去,丢在了武人的头上。

    这厮!

    王曾看了赵祯一眼,赵祯神色平静,可握着笏板的手却发紧。

    国安兄,你这是故意的吧?

    他觉得李献是不想涉足官场,于是第一日来朝中就给大伙儿表演了一个恶心人的把戏。

    想以后见不着我,那就弹劾吧!

    官员被弹劾,就该闭门不出,如此,李献就变相的远离了朝堂。

    赵祯担心的看了帷帘中的太后一眼,担心老太太发飙。

    可太后却平静如故,嘴角甚至微微翘起,仿佛在说:小猴儿,一切尽在老身的掌握之中。

    赵祯心中一个咯噔。

    他仔细看去,发现李献的神色,竟是从未有过的认真。

    而曹利用却失去了镇定。

    澶渊之盟前,他不过是一个普通官员。澶渊之盟后,靠着‘拯救大宋’的功绩,他升官之速令人震惊。

    可以说,澶渊之盟的谈判之功,是曹利用的根。

    可现在李献要准备把他的根断了。

    曹利用眯眼看着李献,“你为谁说话?”

    在场的都是士大夫,你李献自己也是。难道你还想背离自己的阶层,去为那群贼配军说话吗?

    “大宋!”李献目光如电,锐利的令曹利用忍不住避开了他的眼神,“是谁在为大宋流血?是你吗?”

    李献缓缓看向众人,太后嘴角翘的越发的有弧度了,甚至还屈指叩击着自己的大腿,很是惬意,仿佛是在为定远侯擂鼓助威。

    “北辽铁骑是谁击退的?是我等吗?”李献咆哮,“是靠着一张嘴吗?来,告诉我,威震天下的北辽铁骑被一张嘴逼退。

    这是什么嘴?北辽立国时曾说过,劫掠中原是草原诸族的天命,老天爷给的权力。千年之前,草原异族就不断侵袭中原,历朝历代靠着什么驱逐了他们?”

    李献举起右手,“是鲜血!是无数勇士的鲜血。”

    他微微低头,“汉唐武勇,令异族丧胆。到了我大宋,好不容易勇士们令北辽胆寒,可总有人害怕,担心。他们在担心什么?担心自己一家独大的局面被击破。故而,他们厚颜无耻的贪天之功,用勇士们的鲜血染红了自己的官服,随后洋洋自得,以拯救大宋者自居。”

    曹利用面色铁青,“太后……”

    这个竖子是在诽谤士大夫这个群体啊!太后!

    帝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可是大宋的国策,太后你难道想坐视吗?

    帷帘后,太后眯着眼,仿佛在打盹,可翘起的嘴角却换成了讥诮。

    在帝王眼中,没有什么是不可变的。只要有利于自己的统治,有利于王朝的兴盛,他们什么都能接受。

    曹利用回身,可王曾等人却眼观鼻,鼻观心。

    曹利用突然发现自己孤立无援,他仰头大笑,“老夫的功绩,岂是你李国安能非议的?哈哈哈哈!”

    李献没看他,看着太后和赵祯,微微垂首,“那些勇士正在天上看着汴京,看着我等,看着这个被他们拯救的大宋。臣请官家、太后降旨,令人祭祀那一战的大宋勇士们,祭祀我中原的武勇,祭祀我中原的,脊梁!”

    李献行礼告退。

    殿内静悄悄的。

    “狂妄!他以为自己是谁?是宰辅吗?一开口便是祭祀。他这是想为武人张目!”

    没人搭理,于是曹利用的话在殿内回荡着。

    赵祯心中热血沸腾,看向太后,“大娘娘……”

    太后轻声叹息,“那一战,汴京惶然,多少人想往南方逃窜。是大宋勇士死战不退,保住了国祚。是他们,拯救了大宋。老身累了,诸卿,退下吧!”

    这是先帝以来第一次确定了那一战的功绩归属,但太后也仅仅是肯定了武人们的忠勇。

    “臣等告退!”

    太后指指帷帘,罗崇勋把帷帘揭开,太后静静的看着群臣出了大殿,轻声道:“当年北辽铁骑南下,势如破竹。汴京群臣惶然,大多想逃跑。老身不怕丢人,当时先帝惶惶不安,恨不能插翅飞去南方。幸而寇准执拗,拽着他和群臣北上,那一战……”

    赵祯低头,脑海中,李献的那番话在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