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91章 官家道歉

    第91章官家道歉

    国子监陷入了混乱之中。

    苏成被马硕追问是否知情,苏成摇头,老古板从不撒谎。

    马硕随即求见太后,准备请罪。

    宫中轻飘飘一句话,“何罪之有?”

    太后压根不在乎,你哪来哪去。

    马硕愕然,回到国子监,发现来了不少大儒。

    大儒们痛心疾首的说着此事,说到最后,有人目露凶光说道:“当年能灭了他们一次,如今咱们如此强大,反手之间便能镇压了所谓的巨子。”

    “你压一个试试?”

    不知何时,李巨子来了。

    他看着那位说的兴奋愉快,以至于嘴角泛起白沫的大儒,平静而不屑的道:“靠着一张嘴走遍天下,说不过了便用权力压制,这便是你等的治学?”

    他缓缓看着这些所谓的‘君子’,“春秋时,儒学生机勃勃,随着董仲舒迎合汉武篡改儒学开始,儒学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谋取利益的工具。多少人以它之名自称君子,多少人以它之名谋求名利欲望,多少人以它之名,行小人之事……”

    “要辩驳,欢迎。”李献指指那位大儒,“要动手……”

    十八罗汉现身。

    一个个挽着袖子。

    能公开打架,肆无忌惮的打架,他们对此期待许久了。

    “君子动口不动手!”大儒色厉内荏。

    “软骨虫!”李献不屑的摇摇头,转身就走。

    十八罗汉紧紧跟着。

    “先生,咱们真是墨家?”

    “先生,墨家当年如何?”

    一群想寻求刺激的年轻人,就像是加入了一个隐世门派般的兴奋。

    文彦博说道:“墨家,当年曾令儒学低头。当世第一。”

    “咱们的祖师爷这般了得?”

    罗汉们拍着彼此的肩膀,眼中都有一种叫做‘不虚此行’的欢喜。

    这国子监,来对了啊!

    “我们是做。”李献觉得自己就像是被簇拥着的混社会老大,“儒学是说。做,能看到。说,看不到,那凭何能胜出?”

    众人摇头。

    “他们靠的是不要脸。”李献总结了一下,“上位者需要什么,他们便把儒学篡改为什么。他们需要什么利益,便把儒学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篡改……”

    “原来如此!”

    李献走出大门,“放学。”

    学生们激动不已,回到家中把此事告知了家人。

    “墨家?”

    “竟然是墨家?难怪定远侯的言论和立场与儒学背道而驰,原来如此。”

    “墨家……老夫要问问。”

    第二日,各种试探的奏疏进宫。

    “都是在试探老身的心思。”太后摇头叹息,“官家都去了,这群蠢货还在揣度。不过,谨慎是个美德,当嘉奖。”

    随后宫中传来了太后的声音。

    “百家争鸣,方能彰显我大宋气度。”

    好了!

    人渣们得到了家长的全力支持。

    好好学,不然打断腿。

    要学到一招半式,以后儿孙就不愁了。

    对先生要恭敬些。

    早上,李献吃完早饭后,便换了布衣出行。

    王贺和范集等人护着他出门,老鸦巷起早的街坊见到李献,恭谨行礼。

    “无需如此!”李献还礼。

    行礼的街坊正色道:“若是给侯爷行礼,那是迫于威权。可今日给侯爷行礼,却是敬重。侯爷乃墨家巨子,学问高深,当得起我等之礼。”

    这个民族在最危难的时候总是能逆袭,再度崛起。这里面有许多原因,但此刻李献觉得,尊师重教定然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只要这个民族的传统和知识能传承下去,那些积极向上的,令人生出归属感的内容通过俚语、歇后语、市井口头禅……传播下去,在这样的环境中,迟早会孕育出带领这个民族重新崛起的人杰。

    所以他才说,儒学是根基,不可或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许多许多,都在一点一滴的改变着这个民族的思想基因。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当厚德载物。

    晨曦中,文彦博看到先生突然长声大笑。

    今日进国子监时,李献发现门子的眼中多了些敬畏。

    这是何故?

    李献不解,就问道:“为何躲避?”

    门子不敢隐瞒,“侯爷,他们说墨家弟子一言不合便拔刀相向……”

    这是遗毒。

    李献板着脸,“没这回事。”

    时过境迁,游侠儿早已没了生存的土壤。

    今日上课时,十八罗汉听的格外认真。

    李献也讲的格外的神采飞扬。

    “……这个世间万物都有规矩,历代墨家弟子通过观察和试验,得出了许多令人心潮澎湃的发现。”

    “力,这是最大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