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433章 大航海时代

    “嘶!”

    “嚯!”

    “握草!”

    两名锦衣卫跋山涉水,不远万里带来的消息太令人震惊了。鞑子疯了,一个伪元竟然同时出现三个皇帝,这是群臣的第一反应。

    如果说阿难答的起兵本就是为了图谋皇位,那么其本人的自立就不足为怪了,但是铁穆耳在大都的起事就让赵昺有点始料不及了。

    “失算,失算。还是大胜之后过于放松警惕了。”赵昺觉得自己早就应该想到,甚至在一个月之前赵与珞送来那封重要的书信之后就应该预料到大都必然再次动荡。

    “诸位,伪元再次分崩离析。天赐良机,我等当抓住机遇恢复中原,直捣大都。”赵昺站起来,俯视群臣,霸气十足地说道。

    “陛下圣明!”群臣道。

    “传朕旨意,令陈大举出兵秦风路,收复甘肃,从中切断察合台汗国和伪元的联系。赵与珞出兵京西北路、河东路,攻取大同府,从西侧合围大都。”赵昺开始分配作战任务。

    秦风路是北宋二十四路之一,其实是从陕西路析分出来的。

    陕西路一分为二,西边为秦风路,治所在秦州(今甘肃天水),提点刑狱在凤翔府(今宝鸡凤翔县,2021年改为宝鸡凤翔区)。东边为永兴军路,治所为京兆府(今西安)。

    君臣之间经过部署,决定由张世杰率领东路军,水陆并进收复京东东路以及河北东路一部分,攻克直沽从东面包围大都。

    而赵昺和文天祥依旧率领东路军,收复京畿路(开封府)、河北西路,直达大都城下。

    蒙元在山东兵马被消灭殆尽,故而东路军基本上没有什么作战任务。陈吊眼将面对蒙元“甘肃行省”兵马的阻挡,这一路也不轻松。赵与珞的西路军要攻克鞑子的重镇大同府,也将面临无数的艰难险阻。

    至于说赵昺的中路军,首当其冲的便是安西王的兵马,作战任务也是相当艰巨的。

    大宋祥兴十四年,公元1291年二月。

    大宋军民在经过五个月的准备之后,再次踏上新的征程。

    “出发,灭元!”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宋万胜!”

    此刻,大宋四路大军共计八十万人马,号称百万雄师向北方挺进,展开对元朝的最后一击。

    历经近一年的时间,原本泥泞不堪的京西南路、京西北路的道路也已经被打通,大军得以快速通过。

    随着宋军到来,元军愈发惶恐不安,而沿途的“宋朝”遗民纷纷揭竿而起,以响应宋军的到来。

    宋朝则趁机收复了大片的失地,这一点完全出乎了赵昺等人的意料,毕竟北方大地已经丢失一百七十多年了。

    或许是北方的百姓苦元久矣,向往江南地区那种日出而作,安逸的生活吧。

    时间来到五月,赵昺的中路军不出意外地攻克了大名府,仅仅称帝不足一年的阿难答被宋军活捉。

    随着一声令下,阿难答被处决,这位历史上不甘寂寞的宗王提前死了十六年。

    大宋祥兴十四年,八月初一日。

    赵昺等人率领六十万大军三面合围大都城。

    “冲啊!杀光元贼!”

    漆黑的深夜,随着一声炮响,城外四面八方无数火把突然被点亮,犹如夜空中的繁星,数不清,看不到尽头。

    元大都共有十一座城门,南为顺承门、丽正门、文明门;东为光熙门、崇仁门、齐化门;西为肃清门、和义门、平则门;北边则为健德门、安贞门。

    而且所有的城门都有瓮城和吊桥。

    此刻大都城外,除了北方的两座城门之外,东、南、西侧炮声隆隆,喊杀声震天。

    宋军数万门火炮齐鸣,炮火凶狠而又密集,元大都城墙上火光四射,砖石瓦砾横飞,根本就站不住人了。

    一时间,城头上鬼哭狼嚎,惨叫声不断,犹如十八层地狱一般。

    惨绝人寰的一幕让城内和蹬城马道上的元军看呆了,看傻了。

    “报!丽正门被我军攻克。”

    “报!崇仁门被张将军攻克。”

    “报!兴王殿下攻克和义门。”

    深夜里,各方军报被汇总在赵昺这里。

    过了丽正门可就是蒙元的皇城了,再往里面便是紫禁城。可以说,此时的宋军距离灭亡元朝只差一步之遥。

    “弟兄们,元贼的末日到了,随我来,杀啊!”

    “将士们,冲啊,活捉铁穆耳者封侯!”

    东、南、西,三门已破,数十万宋军如潮水一般冲了进去。

    文天祥的中路军在攻克丽正门之后,蒙元的皇城、紫禁城就在眼前,故而冲杀得速度最快,喊杀声也最为响亮。

    大都城,蒙元皇宫。

    “贼兵势大,朕思考再三决定突围。有朝一日,朕必将率领尔等重新打回来,踏青中原,一雪今日之耻!”蒙元大都,皇帝铁穆耳看着寥寥无几的文臣武将,听着紫禁城外响彻天地的喊杀声,咬牙坚持着。

    “陛下圣明!臣等遵旨。”

    王朝末路,女人的命运最为凄惨。

    大都紫禁城,后宫。

    一队队怯薛军士卒将忽必烈、甘麻剌以及铁穆耳的后宫嫔妃们集中起来,团团围住。

    为了“大元”的尊严,怯薛军士卒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将这些女人全部处死。

    当然了,不管是忽必烈的皇后还是甘麻剌乃至铁穆耳的皇后都选择了服毒自杀,至少保留了最后的尊严。

    一群衣着华美的女人,就这样横七竖八地躺在冰冷的地砖上,面目扭曲,临死前显然都曾有过激烈的挣扎。

    巳时,赵昺等人出现在元大都紫禁城中。

    赵昺的出现,意味着蒙元在中原的统治彻底结束。

    妄图从健德门逃回蒙古高原的铁穆耳等人不出意料的被宋军生擒活捉,加上在大都城内已经被宋军抓捕的伪元宗室、文武官员、公主、驸马、勋贵等等,这一次宋军攻克大都之后,俘虏人员高达两万余人,这个数字还不包括那些普通的伪元小卒们。

    大宋祥兴十四年九月。

    经过严格的甄别,蒙元新任宰相完泽,平章政事帖可、不忽木,右丞何荣组、左丞梁德珪、知枢密院事阔里吉思,御史大夫月儿鲁等人。

    (蒙元以右为尊。中书省官职分别为:右丞相,平章政事,右丞,左丞,参知政事。)

    以及人数众多的宗室在内,合计五千余人尽皆斩首示众。

    “午时三刻已到,斩!”随着监斩官的一声令下。

    “呲~呲!”

    一颗颗西瓜滚落,鲜血呲射,血流成河。

    女眷们则被统统打入教化司。

    自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开始,至1291年铁穆耳被生擒活捉,元朝正式灭亡,国祚仅20年。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宋军在攻克大都之后,继续向北进军,自公元938年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算起,丢失了353年之久的幽云十六州终于再次回到中原王朝的怀抱。

    赵昺终于实现了两宋十余位帝王朝思暮想的伟业。

    元朝虽然灭亡了,但是摆在赵昺面前的任务却依然艰巨。

    口吃的甘麻剌在其心腹傅秃归的谋划下成功逃出生天,率领残兵败将逃回漠北之后的甘麻剌继续以“大元”正统皇帝自居。

    近在咫尺之间的辽东地区终究是一大隐患,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其实际控制者孛儿只斤·哈丹小动作不断,大有一股死灰复燃之势。

    西北也不太平,一代枭雄海都虽然死了,然而察合台汗国可汗孛儿只斤·笃哇在吞并了察合台汗国的地盘、人口之后,势力大增,亦不容小觑。

    这还不包括吐蕃诸部在内。

    (宋朝的吐蕃和唐朝时期有很大区别,这个时期的吐蕃王朝早已经灭亡,属于分崩离析,互不统属的状态。)

    “特么的,大宋帝国的周边都不是省油的灯。”庆功宴上,赵昺有些心不在焉。

    “启奏陛下,昔日太祖有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今伪元虽灭,但我朝自东北至西北一线,残元势力依旧蠢蠢欲动,陛下不可不防。”百官之首,左丞相陆秀夫进言道。

    “陛下,君实所言句句在理。老臣请战,为陛下,为大宋彻底肃清漠北。”没少饮酒,脸色通红,已经六十五岁的张世杰站起来,躬身道。

    “报!广南西路静江府八百里急报!”众人侧面,但见一名身背令旗,一手托举着紧急军情的锦衣卫缇骑一路狂奔而来。

    “噔噔噔!”

    战靴踏在台阶上,发出急促的声响。

    “呵呵,猴子终于开始蹦跶了。”看完奏报的赵昺笑了,眼泪都笑出来了。

    不多时,随着李邦宁把紧急军报读完之后,大宋朝廷上炸锅了。

    “竖子安敢如此,臣请陛下发兵,收复安南!”呼啦一声,一大群武将们站出来,纷纷请命道。

    安南,自唐末、五代,一直到赵昺这个时代,历经吴超、丁朝、前黎朝。此时的安南属于陈朝(1225—1400)。

    安南早在宋朝灭亡之前便已经投降了蒙元,而且不管是丁朝还是陈朝其实和宋朝的关系并不友好,这一次安南趁着宋朝在南方兵力薄弱之际,更是以下犯上,袭扰大宋边境地区。

    “启奏陛下,安南自古以来便隶属于中原王朝,臣请陛下即刻发兵,平定叛乱。”文天祥就比其他将领们冷静多了,而且一开口就把安南的入侵说成是宋朝内部的叛乱。

    从法理上占据制高点。

    “传旨,令广南东西路,夔州路,抽调精锐,平定安南全境。”苦于没有理由动手的赵昺终于找到了把柄,直接下达旨意。

    强悍的蒙元都已经伏诛,一个小小的安南陈朝还能掀起什么风浪,一场宋朝内部的平叛之战悄然间拉开序幕。

    “不准!”赵昺继续刚才的话题。

    “陛下……臣等请战。”

    “朕说了不准。”

    朝堂上,赵昺断然拒绝了文天祥、张世杰、江钲、阿里海牙等一众老将军们请战。无他,自祥兴十一年初宋军开始北伐之后,这些老帅们透支了太多的心力。

    如今伪元已灭,老帅们也该“轻松”一下了。

    虽然文天祥等人据理力争,但赵昺依旧不松口。而且言之凿凿,此次出兵伪元的辽阳行省、岭北行省以及占据西北地区的察合台汗国,都将启用更年轻一些的中生代将领。

    大宋祥兴十五年初,公元1292年。

    赵昺正式下诏书改大都为燕京府,并且将燕京作为帝国新的都城。

    这一年的元宵节,赵昺在燕京府举行了规模空前的阅兵仪式,三十万宋军依次走过朝天门,奔赴新的战场。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宋军嘹亮的战歌再次响彻燕京大地,传遍大江南北。

    祥兴十六年五月,宋军攻克距离大都最近的大兴安岭地区,顺便俘虏了大批的蒙古宗王,其中辽东王孛儿只斤·哈丹也在其中。

    宋军统帅按照赵昺的旨意,斩草除根,一个不留。

    祥兴十七年,仲夏。

    这一年,宋军真正做到了直捣黄龙,封狼居胥。

    宋军深入漠北数千里,攻克北元位于肯特山下的最后一个据点,活捉伪元皇帝孛儿只斤·甘麻剌,及大批蒙元宗室、勋贵。

    甘麻剌作为敌国的皇帝,不是一个统兵大将可以任意处置的,于是宋军将甘麻剌等人装入囚车,押往燕京府。

    敌国的皇帝也是皇帝,赵昺可以处置,但此事绝不是做臣子的可以随性而为,如果一名臣子这样做,便是僭越之罪。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西北的战事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二十万宋军艰难地行走在大漠深处。

    更“年轻”一些的统帅陈吊眼更是亲自上阵,追敌数千里,直杀得察合台汗国人头滚滚,尸横遍野。

    哪怕远在万里之遥的钦察汗国也派出了大量的援兵,察合台汗国可汗孛儿只斤·笃哇也不是宋军的对手。

    伊犁河谷,塞外江南,风光美如画。

    经过两年多的厮杀,宋军攻克也迷里、阿力麻里两座重要的城池,察合台汗国至此灭国,除了少数人马继续向西方逃窜之外,大部分或被宋军歼灭或被俘虏。

    笃哇本人不知所踪,或死于战火之中,或突出重围,远走西域。直到多年以后,才传来确切消息。

    时间转眼间来到大宋祥兴十八年,即1295年。

    这一年,宋军经过南征北战打下了偌大的疆域,东起库页岛(古称骨嵬岛或黑龙屿)。

    西至哈萨克斯坦中东部。

    在大宋的最西段,宋军饮马巴尔喀什湖畔,巴尔喀什湖自汉朝以来便是华夏西北边界湖,古称夷播海。其东部的斋桑泊,也叫斋桑湖则成为大宋的内湖。

    北至贝加尔湖。

    由于这些地区属于极寒地带,并不适合宋人居住,故而宋军往往采用在每年夏季巡视漠北的方式宣誓主权。

    南至南洋。

    南洋都护府的成立,标志着南洋诸岛正式纳入大宋的版图。

    数年来,大宋国力蒸蒸日上,如日中天。随着吐蕃、安南等地先后被宋军平定,此时大宋疆域之大,早已经超越强盛时期的汉唐。

    大宋在军事上不断取得胜利的同时,经济、文化、科技上均表现不俗。

    各种规模的工厂如雨后春笋一般在神州大地上落地生根,极大地推动了大宋经济的发展。

    有了钱的赵昺开办了很多博物馆,面对大宋学龄儿童免费开放,让无数少年从中感受华夏的荣耀。

    科技上,内燃机的研制已经取得重大突破,这仅有的一台机器虽然还很原始,稳定性也不佳,但至少是做出来了,未来可期!

    这一年,大宋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造船基地建造的蒸汽机铁甲舰正式交付海军使用。这是真正的铁甲舰,而不是赵昺北伐期间所使用的包甲舰。